近日,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赵快乐教授课题组找到了中国食管鳞癌患者的基因特点和遗传学背景,并在基因图谱差异中找到不同人种食管癌发病差别“元凶”,首次发现导致中国等亚裔人种食管鳞癌发病风险高的原因是NFE2L2基因的“胚系突变”发生风险较其他人种更高。最新一期《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中美食管癌病理存在明显差异 历经6年探索研究,赵快乐课题组发现,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理类型与欧美国家有明显差异。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为20~30/1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23万,约占全球一半,其中90%病理类型为鳞癌。而美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我国,约为5/1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1.7万,以腺癌为主。 究其原因,或与国人普遍存在维生素摄入不足,加上进食过快,爱吃过热、腌制甚至霉变食物等有关。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本来就脆弱的食管黏膜更易受损,加重食管黏膜炎症发生,从而诱发食道癌。 具体来说,食管癌中的鳞癌属于“贫穷病”,其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过少进食水果蔬菜等;而食管腺癌更像是“富贵病”,高危因素为食管反流、肥胖和吸烟等。 基因是中国食管癌高发的根源 尽管生活方式与食管癌的发生存在重要联系,但在赵快乐看来,基因才是中国食管癌高发的根源。 为了找到“元凶”,赵快乐联合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刘赟课题组,对比中美两国食管癌基因图谱发现,相较于美国食管癌患者,中国食管癌患者中的TP53、EP以及NFE2L2三个基因,有更高的突变频率。其中,NFE2L2基因的“胚系突变”频率是美国白人人种的3倍。赵快乐解释,NFE2L2基因能避免细胞发生氧化损伤,从而降低潜在的癌变风险,一旦这种基因发生突变,将减弱对细胞的保护功能,尤其是高频率的基因突变,会导致食管鳞癌高发。 “在国内,如果能筛查出NFE2L2基因胚系突变的人群,并进行预防性干预,或许能开发出针对该基因的靶向药物,将有利于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赵快乐表示。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食管癌? 1、高危年龄组 45-65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2、有家族史的遗传易感人群 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3、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 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这些致癌物广泛暴露于高发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应该定期接受预防性检查。 4、癌前疾患的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有食管上皮增生,重度增生更是严重。另外,食管癌前疾患有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胼胝症和食管化学烧伤等。 5、食管癌手术后病人 食管癌常多点发生,其癌灶周围有广泛的上皮细胞增生改变,即癌前期病变。手术后复发,往往都是这些上皮增生病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所以,食管癌手术后病人也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检查。 6、有不良饮食的人 长期喜爱热饮、热食、快食及食物过于粗糙、坚硬而未能细嚼慢咽等,均会烫伤或刺激食管黏膜上皮引发弥漫性炎症或坏死,可继发上皮不典型增生,久之可发生癌变。有临床统计表明,在食管癌患者中,约75%-95%是喜好过热烫、过粗硬及过急快膳食者。 7、爱好吸烟嗜酒的人 烟酒越多危险性越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每天摄入酒精40克以下、吸烟9支以下者,食管癌相对危险性为1,而每天摄入酒精克以上、吸烟30支以上者,危险性则达.6。 健康饮食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 “病从口入”,预防食管癌,首先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不吃热烫和过于粗糙的食物。不要进食过快,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吃饭菜速度过快,避免误吞鱼刺、禽畜肉骨头等。这些硬性的骨刺,会刺破食管壁,创口一时难愈,日久天长易导致食管病变。 不要吃发霉的粮食,少吃酸菜,减少或避免亚硝胺化学物质的摄入。不吃霉变食物,霉变食物也是诱发食管癌的因素之一,粮食收割、贮藏时易被霉菌污染;食用油久存,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蔬菜保管不好会长白霉菌。 可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可经常冲泡饮用白桦茸,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能力。研究表明,每克白桦茸活性酶含量高达单位,是姬松茸的23倍,猴头菇的25倍,灰树花的31倍,灵芝的55.6倍。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不是朝夕之事。因此,凡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来自或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人(男性更甚),平时有食用酸菜、饮酒等习惯者,近期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不适等一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通过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早期发现病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欲知产品更多详情请拨打--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