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肺复苏建立人工通气是首要问题,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从年开始对呼吸心搏骤停插管困难患者使用食管一气管联合导管(ETC)盲插法,并给予积极护理,大大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1例患者均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男38例,女33例;年龄18~76岁,平均54.0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3例,施行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叫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观察组38例,拟行食管一气管联合导管的盲插术。2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气管导管操作法;观察组患者仰卧于平板床上,肩下垫5~10cm软枕(头向后仰),使口、咽、喉呈轴线,操作者立于患者头前,检查气囊并抽尽气体,并用手的拇指和示指拉开舌和下颌,暴露咽喉部,将导管轻轻插入至20-22cm(导管上有一标志线),两囊充气,白色气囊充气10-15mL,封闭食管或气管;蓝色气囊充气~mL,封闭咽喉部。将呼吸机与蓝管相连,若闻两肺呼吸音良好,提示导管已进入食管;若未闻及呼吸音,提示导管进入气道,可换接白色导管后进行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活动及呼吸音。 1.3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瞳孔、皮肤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判断心肺复苏及通气情况,观察呼吸机运转及人机协调等情况。②检查气囊充气情况是否良好。在抢救时,不便使用过于繁复的气囊检查方法,常使用感觉法:以鼻尖及嘴唇之间的柔软度为宜。咽部白色气囊充气不应过胀,防止咽部黏膜过度受压;而蓝色球囊充气不足易于松动气管滑脱,影响通气等。③注意ETC的深度,保持导管在固定长度,防止导管过深使咽部气囊直接压迫喉部入口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通气。④保持气管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当ETC在气管位置,可按常规吸痰,并定时开放蓝色气囊吸出口咖啡因部分泌物;但当ETC处于食管位置时,不能进行气管内吸引,因此不利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不适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⑤备好经鼻或者经口插管的物品及器械,以使患者病情稳定时更换气管导管。⑥拔管时要放尽气囊内气体。 2.结果 常规组心肺复苏成功26例占79%,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36例占95%。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3.讨论 心搏、呼吸骤停是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一般认为脑组织缺血、缺氧4~5min后,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良好的呼吸支持是全面复苏不可忽视的环节。常规初期复苏的抢救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在实践中有医务人员往往忽略了人工呼吸,其原因可能是对传染病的恐惧,对患者口鼻分泌物本能的厌恶;呼叫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因时间因素会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患者终因脑缺氧发生不可逆病理改变。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的盲插术简便,容易掌握,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它不但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也有利于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保证有效通气量,为给氧、加压人工呼吸提供了条件保证,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 完 赞赏 长按专业治疗白斑医院北京白癜风治好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