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林州工作,挖通了防治食管癌的l

时间:2020-1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追忆为河南林县揪出食管癌元凶的肿瘤病理学家陆士新

  ▲陆士新(右二)在林县工作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屈婷

  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回顾了年逝世的30多位院士。去年12月6日离世的肿瘤病理学家陆士新名列其中。不过,相较于“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布衣院士”卢永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等人,陆士新的名字并非家喻户晓。

  但陆士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健康防病知识已深入人心——亚硝胺是中国食管癌主要的化学病因,富含亚硝胺的腌制、过夜霉变食物应少吃或不吃。

  这位低调的科学家奉行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他那些开创性的发现,都来自他对癌症高发地区多年的现场调查。最终,这些论文写进了促进人民健康的史册——由于陆士新的发现,我国在食管癌防治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年轻人先走、会装作不经意间关心学生的终身大事……

  “对前辈尊敬有加,对同辈尊重有加,对晚辈关爱有加,这正是以陆老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家风貌的写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说,人们之所以如此感念一批老院士的远去,正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骨,一种高贵精神的存照。

与食管癌“交手”:“从林县来,到林县去”

  新中国之初,各地疫病横行,人民缺医少药。对于肿瘤这个“难题”,防治工作更是一片空白。年,下放农村的陆士新接到任务,来到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南林县,要与当地一种高发的顽疾“交手”。

  这个顽疾,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噎食症”,其实就是食管癌。在这个当年因红旗渠闻名全国的地方,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超平均值,几乎村村都有患癌者,家家都有癌病史。为何这里的人会“食管不通”,是一个谜。

  初来乍到的陆士新,喝了整整一大碗的水,才咽下了一小块小米糠和玉米面做的窝头。农民艰苦的生活刺痛了他的医者心,也让他对饮食习惯与食管癌高发的关系上了心。

  但解谜不能靠猜测,找到病因需要缜密的实验。作为医疗队副队长的陆士新,带领队员在近乎原始的条件下起步了:医院的客房大院改造成了实验室;自己打井,制备蒸馏水;去屠宰场杀牛提取血清;在温箱点燃蜡烛,做成二氧化碳培养箱……

  为了排查人体内、外环境中是否存在有致癌因素,陆士新将村村户户共个井逐一编号,提取水样,还收集了几百人的唾液、胃液、尿液以及各种粮食、酸菜等样品进行检测。终于,一种能特异引起人和动物食管癌的亚硝胺——甲基苄基亚硝胺在酸菜和人的胃液中找到了!

  为进一步探究这种强致癌物质的来源,陆士新索性把“实验室”挪到了又脏又臭的屠宰场。他把分别注射了亚硝酸盐与甲基苄胺的窝头喂给做实验的猪,两个小时后杀猪,再取出猪胃,化验萃取。

  分析证明,当地人爱吃的酸菜中富含的亚硝酸盐,在猪体内同样形成了致癌的亚硝胺!这些开创性的研究首次在国际上证明了亚硝胺是食管癌主要的化学病因,也揭示林县人患癌与饮食习惯的密切相关性。

  谜题解开了,陆士新与食管癌的“交手”才刚刚开始。他总结出防霉、去胺、治增生、施钼肥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五项防癌措施,指导林县给百姓做防治、搞宣教,一做就是30多年。

  年,已改名为林州市的林县经检测,环境中的霉菌和亚硝胺含量大幅下降,食管癌发病率下降了50%。五项防癌措施还推广到其他食管癌高发地区,帮助中国取得世界瞩目的防治成就。

  面对镜头,陆士新一直少谈自己和自己的成绩。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的科学研究不过是“从林县来,到林县去”。

  如今,已是国家癌症中心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的姜伟,正带领课题组从事肿瘤病因学研究。他说:”老师对科学的纯粹和认真,令我终身受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陆士新引领下,我国肿瘤病因学研究和靶向治疗走出了新路。年,68岁的陆士新当选中科院院士。随后,他宣布退出一切评奖活动,转而支持年轻人做科研和创新。

  他离不开的,唯有科学研究的“现场”。在河南许昌烟草种植基地,烟农们惊讶地得知,那个手把手教他们施肥的老汉,居然是一位80岁的老院士。原来,他想实验通过施肥与转基因的方法,降低烟草中的致癌物——亚硝胺。

  对此,宋树立感慨地说,再简陋的实验室也能诞生出伟大的发现。陆老一生躬身苦干,执着于解决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重大问题,为事功勋卓著,为人却低调平和。这与当下一些人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浮躁之风形成鲜明对照。

  过去的医学界,是没有“现场”这一概念的,陆士新改变了这一点。回忆这位与自己相识30多年的前辈,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感慨地说,他是一位真正“把论文写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科学家。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阅读

?重磅!年“学习强国”积分清零!从头开始

?林州∣重要天气预报!一次明显雨雪天气即将来袭

?1月1日起,林州市全年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详情点击原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39951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