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打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两次视察了广州陈家祠,盛赞陈家祠是一个很好的文物景点,很有特点,要做好各项工作,为文化大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003年11月4日,张德江书记曾指示:“陈家祠值得一看。陈家祠还有深度开发的潜力。”张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陈家祠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要深度开发和做大做强陈家祠,使之成为广州最有人气和最具特点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广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天工人可代 人工天不如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兴修的合族祠,是广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和最大的祠堂。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座北朝南,现占地15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院廊穿插。每座单体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大小十九座建筑纵横规整,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阔,主次分明,厅堂高大雄伟,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极其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郭沫若先生曾赋诗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陈家祠以集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潢艺术大成而遐迩闻名,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1颗明珠。其建筑装潢无处不在,极其奇妙地应用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装潢工艺,技艺精深、巧夺天工。辟为博物馆后,其功能增加了收藏、研究和展现广东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20世纪60年代,陈家祠作为文化旅游点,每一年接待的游客有十万人次左右。在“三年一中变”中,广州市政府下决心拆掉了古祠东面厂房民居,兴修绿化广场,古祠东面被石屎楼挡住的局面大为改观,陈家祠渐渐成为广州一个亮丽的文化旅游景点。2002年7月26日,陈家祠以“古祠留芳”的景名入选“新世纪羊城8景”,不老的广州赋予古老的陈家祠以新意。通过媒体大量宣扬,陈家祠的知名度大大提高。2002年游客参观人数上升到91万人次,创建馆以来历史新高,首次成为广东省最多观众和中外游客最喜欢的文化旅游景点,提升了广州旅游文化的品位。陈家祠本身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加强忧患意识 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广东许多文化景点如中山故居、佛山祖庙、开平立园等都在充分利用时机抢抓发展机遇,而且力度比我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们更大,投入的资金更多,步子迈得更快。广东四大名园本来的面积都比陈家祠小,不超过1万平方米,现基本上都扩大到2万-3.5万平方米左右。他们争取时间,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其目的就是要建设成为广东文化旅游的精品。所以,陈家祠不能躺在老祖宗的恩泽和羊城新八景的光芒里洋洋得意,要在文化大省的建设中有所贡献,就一定要审时度势,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深度开发 做大做强 随着陈家祠参观人数的增长,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停车场太小,展览场地有限。利用古建筑弄展览也有很多局限,不能弄大型的文物展览,恒温、恒湿、空调、照明等都成问题,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现也很难在古祠内进行。这和陈家祠作为广州最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具文化品味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的地位极不相适应。深度开发,做大做强陈家祠,是广大市民的希望,省委书记的重托,也是陈家祠新世纪理性的决定。我们要紧紧捉住极其难得的机遇,用科学的决策、创新的精神来做好新时期的工作: 1要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重要指导的精神,进一步深度开发陈家祠。尽快做好陈家祠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的总体规划,充分认识和开发陈家祠所蕴藏的潜力,广泛征集工艺藏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感做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 2要在今年将东门旁边严重影响陈家祠景观的几间民房早日征用和撤除。进一步扩大停车场,使现有的停车场面积扩大1倍,并阔别陈家祠主体建筑,以保护其不受汽车尾气的影响,也使陈家祠大门正面有一个较好的开放环境。 3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尽快解决好陈家祠后院5000平方米的征地资金,筹建仿古式的摆设楼,扩大展览面积,使馆藏珍品早日和广大市民见面。要增强展览的精品意识,努力打造融工艺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展现手段相结合、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展览,把古老的祠堂点化成鲜活的历史,将陈家祠打造成为岭南文化艺术的精品馆。 4是继续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实地了解陈家祠的状态。请他们多方呼吁,早日解决32中的搬迁问题,让陈家祠的大门能面向中山7路,面积扩大到3.5万平方米左右(这只是恢复了陈家祠当年建祠时的面积),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开放环境和更大的接待能力。 5要进一步整治周围的环境,将孤立的古祠建设成为陈家祠文化旅游区。建议对陈家祠广场进行改造,将原来的西式广场改建为和陈家祠相调和的中式广场,使“古祠留芳”更加名不虚传。古祠四周低矮的民居可进行改造整饰,开辟为旅游工艺品的商店。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陈家祠在广东众多的文化景点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州最有人气和最具特点的文化旅游区。 作者系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馆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lcbx/7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