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85.html 摘要: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食管癌Ec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不同的干预时间对Ec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依据CCK-8法的结果将实验设4组,各组氯化两面针碱的终浓度分别为0、5、10、15μmol/L,药物作用时间为48h。以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Noxa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leavedCaspase-3、Bcl-2、p53和Nox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对Ec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主要诱发早期凋亡(P<0.01);10、15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主要诱发的是晚期凋亡(P<0.01)。qRT-PCR结果显示,Caspase-3、Caspase-9和Noxa的mRNA表达均随氯化两面针碱的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10、15μmol/L组升高比较显著。Westernblotting法结果显示,cleavedCaspase-3、p53和Noxa的蛋白水平均随氯化两面针碱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但Noxa的升高在5μmol/L组不显著,在10、15μmol/L组升高明显(P<0.01);Bcl-2蛋白的表达随着氯化两面针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15μmol/L组较为显著(P<0.05、0.01)。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病死率居第3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管癌。由于食管癌初发时症状较为隐匿,一旦发现常常是中晚期。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约为38%[1]。临床常用化疗药物逐步产生耐药,因此急需开发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且疗效较好的药物。近年来发现两面针在抗肿瘤方面有较大的潜力,氯化两面针碱是两面针的主要成分之一,且目前尚未有氯化两面针碱抗食管癌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以人食管癌Eca细胞为实验对象,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其活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为氯化两面针碱应用于临床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 1.1细胞 Eca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1.2药品与试剂 氯化两面针碱(质量分数97%,批号)购自上海同田生物技术公司;RPMI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双抗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emini公司;CCK-8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购自日本Takara公司;β-actin抗体、GAPDH抗体、Bcl-2抗体、p53抗体、Noxa抗体购自英国Abcam公司;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 1.3仪器 ScientificVarioskanflash多功能酶标仪(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Roche公司);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LI-COR公司);FC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公司)。 2方法 2.1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Eca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U/L)和链霉素(mg/L)的RPMI完全培养基,在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胞融合度约为90%时以0.25%胰酶消化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Eca细胞,以单细胞悬液每孔1×个接种于96孔板上。分组设置:空白组为不含细胞的RPMI培养基(10%胎牛血清),对照组为不含氯化两面针碱的正常培养细胞,实验组的氯化两面针碱终浓度分别为2.5、5.0、7.5、10.0、12.5、15.0、17.5μmol/L,每组设置6个复孔。分3个时间梯度:12、24、48h。按CCK-8说明书进行检测,测定吸光度(A)值。并按照公式计算增殖抑制率。 增殖抑制率=(A对照-A实验)/(A对照-A空白) 2.2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细胞凋亡 将对数生长期Eca细胞,以单细胞悬液按每孔5×个接种于6孔板。根据增殖抑制率的结果,将实验组最终设置为3组,药物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药物作用时间为48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结束后用不含EDTA的胰酶消化并离心收集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漂洗,去除胰酶,再次离心后每组以μL的1×bindingbuffer重悬细胞。加入AnnexinV-FITC5μL/管,吹打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5min,而后加入PI5μL/管,立即上机检测。 2.3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细胞培养、分组以及干预方案同“2.2”项。用胰酶消化并收集细胞;离心柱法提取总RNA。将mRNA逆转录合成cDNA按说明书进行。qRT-PCR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40个循环:95℃、10s,55℃、30s;72℃10min。熔解曲线起始温度为60℃,每30秒升高0.5℃,至95℃结束。实验组的目的基因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以双?法计算得出。所用引物见表1。 2.4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细胞培养、分组以及干预方案同“2.2”项。用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预冷的PBS清洗细胞,再次离心后加入裂解液在冰上裂解提取总蛋白。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水浴加热10min,使所提取蛋白充分变性,?20℃存放。根据BCA法所测蛋白结果于SDS-PAGE凝胶中加入充分变性的蛋白样本。经过电泳以及湿法电转后室温封闭1h,而后在相应的一抗中4℃孵育过夜。后经TBST洗涤,加入相应二抗室温孵育2h后在红外激光成像系统中扫描显影。后期经过ImageJ软件分析相应条带的灰度值。并计算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的灰度比值,以消除上样量差异。以该比值计算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2.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数据以表示,先进行正态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结果 3.1对Eca细胞活性的影响 CCK-8法检测氯化两面针碱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对Eca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率也显著下降。因此氯化两面针碱对Ec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果见图1。 3.2对Eca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见表2和图2,各实验组的总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5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主要引起Eca细胞的早期凋亡(P<0.01);10、15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主要引起Eca细胞的晚期凋亡(P<0.01),且10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 3.3对Ec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见图3。与对照组相比,经氯化两面针碱干预后的Eca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和Noxa的mRNA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除了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0.01)。 3.4对Ec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由图4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p53、cleavedCaspase-3以及Noxa蛋白表达均有一定程度上调,其中p53和cleavedCaspase-3呈现比较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且差异比较显著(P<0.01);Noxa在10、1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的表达升高比较明显(P<0.01);Bcl-2表达在10、1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随着氯化两面针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0.01)。 4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两面针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2-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对Eca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Eca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主要发生早期凋亡,10、1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主要发生晚期凋亡。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增殖和死亡平衡使机体处于稳态。而细胞死亡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坏死、凋亡、自噬等等。凋亡是生理条件下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与凋亡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凋亡的主要途径为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其他还有MAPK通路、内质网通路、p53通路、NF-κB通路等。其中线粒体途径诱导的凋亡与p53通路关系紧密,错综复杂。 据文献报道,氯化两面针碱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胃癌SGC细胞和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均有Caspase-3和Caspase-9mRNA的表达升高[5-9],因此推测氯化两面针碱抑制Eca细胞的增殖也有Caspase-3和Caspase-9的参与。本研究的qRT-PCR的结果显示10、15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使Eca细胞Caspase-3、Caspase-9和Noxa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9在线粒体途径诱导的凋亡中位于Caspase级联反应的顶端,由细胞色素C激活[10]。Noxa属于Bcl-2家族中BH3亚家族成员,在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凋亡信号刺激后,p53可直接结合Noxa上游的靶位点,促进Noxa的表达[11-12]。Noxa常通过2种方式起作用:一是通过BH3结构域与线粒体膜上的抑凋亡蛋白Bcl-2或Bcl-xL的BH1、BH2结合,使后者对Bax、Bak的抑制作用丧失;二是直接与Bax、Bak相互作用,使其转换构象,促进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发生[13-16]。因此氯化两面针碱所诱导的Eca细胞凋亡或许与线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进一步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了Noxa、Bcl-2和p53的表达,以及cleavedCaspase-3的水平。结果显示,除了Bcl-2的表达是随着氯化两面针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之外,其余均显著升高。 多种诱导凋亡的药物都可以激活p53。它在凋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包括4个功能区:DNA结合区、转录激活区、低聚反应区和基础区。p53通过转录激活区调节靶基因的表达,通过低聚反应区和基础区调节与靶蛋白的结合,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17]。在诱发凋亡的过程中,p53与Bcl-2/Bax或者Bcl-xL/Bax等复合体相互作用,使促进凋亡的Bax等解离出来进而形成寡聚体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释放促凋亡蛋白,导致胞浆中的凋亡效应分子活化,引发凋亡[16,18]。例如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可以使胞浆中的Caspase-9活化而诱发线粒体凋亡途径。 综上所述,氯化两面针碱对Ec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主要是通过凋亡实现的。这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诱导Eca细胞的凋亡与p53和Noxa的表达升高和Bcl-2的下调以及Caspase-3的活化有关。本研究为将来氯化两面针碱在食管癌方面的治疗提供了初步依据,但更详细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略)来源:袁翠林,娄诤,谢璐迪,王大维.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食管癌Eca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50(2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lcbx/39968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