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管癌的治疗模式选择成为肿瘤领域的热门话题。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共识是怎么样的?如何选择辅助治疗或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CROSS/、新辅助化疗+手术MRCOEO2/FFCD等多种治疗模式中,哪种更适合患者?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第九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上,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李印教授接受健康界的专访,他强调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手段,外科手术都是可切除食管癌基础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丨真正“免管免禁”的“李氏吻合” 食管癌是一种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从全球范围来讲,食管癌是我国的“特色”疾病,我国食管癌的发患者数、死亡人数都占据全球的一半以上,应加以重视。 作为最根本的治疗食管癌的手段,食管癌外科手术相当复杂,涉及到从颈部到胸腔到腹腔的众多器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 仅靠外科单一的技术手段,很难解决食管癌手术及术后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李印在我国率先提出了食管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外科及麻醉、心理等学科交叉融合,相互配合,作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能够使患者得到最好的康复,同时节省医疗资源。 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之下,外科本身也要尽量减少患者出血、保护患者组织器官、降低关键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最困扰外科医生的并发症就是吻合口瘘。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前人经验,李印团队提出了改进食管癌手术吻合方法、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创新技术——“李氏吻合”。“李氏吻合”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正常经口进食,真正实现了“免管免禁”。与目前食管癌术后禁食7~10天的现状相比,这无疑是一个极大地进步,也给予了包括李印在内的中国食管癌外科医生更大的信心。 当然,李印也指出,吻合技术改进是关键,这固然重要,但手术的成功依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辅助。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丨食管癌外科未来的曙光——功能外科 中国食管癌外科发展到现在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从经左胸到经右胸入路,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从单一外科手段到外科相关学科加速康复外科再到“免管免禁”模式,那再往后中国食管癌外科又该怎样发展呢?这也是李印团队接下来不断去思考、去努力的方向。 在国际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日本的食管癌单纯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52%,结合同步的放化疗可将生存率提高至61%,这是值得学习的。 东西方食管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对比 李印团队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发现,近年来经过食管癌外科的发展,我国患者的生存率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施了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以及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都达到了75%以上。 通过专家们的技术创新和探索,在食管癌外科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后,可以看到我国食管癌围手术期并发症已经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基于特有的手术根治性技术和理念,食管癌术后的生存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近期的食管癌患者的痛苦解决了,术后的远期生活质量就成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