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年Stretta射频引入中国,用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的治疗,同年有17例报道,效果良好[22]。年汪忠镐等[10]报道Stretta射频治疗 例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疗效,术后即刻效果:例(95%)复查可见胃镜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例(99%)治疗后2d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例随访1~11个月,例(90%)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尤其明显。年Gao等[25]报道例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反流和烧心症状评分分别从5.02分和5.31分下降到1.64分和1.79分,咳嗽、喘息和声音嘶哑症状评分分别从6.77、7.83和5.13分下降到2.85、3.07和1.81分(P<0.01)。另有1例儿童哮喘患者治疗后得到类似治愈的效果[29]。年Liang等[30]报道例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Stretta射频术后5年的疗效,患者典型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23.9%的患者可以减药,57.2%的患者可以停药,虽然患者的食管外症状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回升,但联合使用PPI,可使症状得到长期缓解;75.4%的患者对此次治疗感到完全或部分满意,68.1%的患者表示如需要再次治疗,仍会选择射频治疗。内镜下射频治疗技术有较少的并发症,同时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射频治疗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于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长期疗效,二者均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以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疗效更佳,但射频治疗更具有微创优势[31~33]。 国外已有32项临床研究证实患者对Stretta射频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安全性高。这些研究共涉及例,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且程度轻,为一过 性。FDAMAUDE网站记录的并发症低于1%。至年,全球约例患者接受该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根据本中心对例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患者的研究,射频术后的早期一过性并发症包括胸骨后不适或疼痛(21.0%)、低烧(17.0%)、恶心和(或)呕吐(19.2%)、轻度吞咽不畅(8.3%)等,无穿孔、黏膜撕裂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5]。然而,国外共有3例穿孔和2例误吸死亡的病例报告,原因在于病例选择不当和操作误[34]。因此,正确选择病例、术前治疗使患者达到接受射频治疗的最佳状态、术中及时吸引(冲洗液、分泌物和反流物)、正确把握麻醉深度使治疗过程平稳以及熟练和规范的操作均是保证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由于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价格昂贵、医疗政策以及国内对该治疗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国内仅有4家医院(医院、解放军医院、医院医院)开展过Stretta射频治疗,所以食管射频器械亟需国产化。该器械自年开始研究和改进并逐渐获得国内专利:抗反流型射频治疗管(ZL9566.6)和一种利用微量射频电极治疗括约肌松弛的设备(ZL95308.1)。年国产射频温控热凝器[国食药监械(准)字第号]应用于临床。年王峰等[35]报道56例应用国产射频治疗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1年疗效,治疗前食管测压为(13.1±6.7)mmHg,治疗后3个月食管测压为(21.8±6.7)mmHg,较术前显著增高(P<0.);治疗前阻抗为(52.4±24.2)次/24h,治疗后3个月阻抗为(33.9±16.4)次/d,较术前显著减低(P<0.);治疗前症状评分为(3.0±1.1)分,治疗后3、12个月症状评分分别为(1.8±0.7)、(1.3±0.6)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术中无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远期并发症,与Stretta射频疗效相似。 综上,食管射频治疗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此方法无食管损害以及纤维化化狭窄等,远期效应几乎无创;对于PPI药物依赖或难治的患者有稳定持久的疗效;可改善远端食管顺应性、减低酸暴露及敏感性;非常安全,必要情况下射频治疗可重复以增强疗效;不影响患者接受其他治疗方式(如PPI治疗和折叠术等);也可以用于增强其他治疗方式的疗效,甚至可作为诊断性治疗。 4射频治疗的应用范围 食管射频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原理相似,既通过重建食管抗反流解剖结构和功能,从降低反流时间、频率、量和高度等方面控制反流造成的侵袭和反射。二者适用范围也相似,故食管射频治疗也适用于:①内科治疗失败:症状控制不理想、抑酸药不能控制的严重典型症状或存在药物副作用;②药物治疗有效但患者要求进一步积极治疗:包括要求改善生活质量、不愿终生服药或认为药物治疗代价较大;③有明显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B、C和D期症状:包括哮喘、喉痉挛、咳嗽、鼻咽喉症状和误吸等[36,37]。对于符合上述情况,且年轻(<60岁),惧怕手术,胃镜及食管动力检查显示食管结构和功能相对完好,食管内反流监测评分相对低的患者更为适用。 射频治疗前应进行GERD专科评估。胃镜检查可直观显示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等反流所致的并发症,还可观察贲门的松弛情况及食管裂孔疝等引起反流的解剖学异常,除外消化性溃疡和肿瘤等,并可活检做病理诊断。相对廉价的上消化道造影也可提供GERD的相关信息并排除溃疡病和肿瘤,尤其是俯卧头低脚高等体位和腹部加压动作有助于观察到造影剂的反流现象,并提高食管裂孔疝的诊断率。24h食道动态pH或pH+阻抗监测病理性反流及反流物性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检查可进一步提供食管动力参数,直观评价食管廓清能力、上食管括约肌和下食管括约肌功能。抗反流药物(特别是PPI等)可用于诊断性治疗,特异性较高,对药物的反应性是预测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下列情况射频治疗不适用:①食管裂孔疝>2cm;②严重食管炎(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为C、D级);③消化性食管狭窄;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等);⑤合并胶原血管病;⑥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如心肺功能不全等;⑦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⑧孕妇等[37]。对于食管裂孔疝>2cm者,则适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无论是典型症状还是食管外症状均有满意的远期疗效[38]。 生活心理调理、药物治疗、胃镜下食管括约肌射频治疗以及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于GERD的治疗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或相互替代的关系,构成目前相对完整的抗反流治疗体系。另外,对胃食管术后的患者存在顽固性胃食管反流者,可通过腹腔镜施行Roux-en-Y空肠改道术,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9]。对于GERD合并重度酸反流和反流相关性哮喘患者,胃底折叠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显著提高缓解呼吸道症状的效果[40]。 5小结 胃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射频治疗是一种通过重建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机制以达到抗反流作用的微创方法。对于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治疗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尤其对于治疗高位反流引起的食管喉气管综合征B、C、D期的患者具有独特的意义。食管射频治疗与生活心理调理、药物治疗以及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构成了阶梯式互补性抗反流的综合治疗体系,从而为不能停药、药物治疗缓解不理想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新的有效手段。射频治疗的机制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其器械本身也需要不断改进。 感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我是小编马松医生,胃食管反流病涉及多个学科,希望能与您共同探讨研究,有好的建议或文章,可与我联系。(个人、)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lcbx/166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