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顽症?难以下手、久治不愈,或愈后容易复发的病,主要特点是“不好治”。 临床上,一些病人用化学药治不好病,转而选择中药,结果病情缓解了,惊叹之余也出现“中医药无所不能”的认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中医也有治起来很头痛,或者三番两次复发的疾病,古代早已有总结归纳,现在叫“三大顽症”。 三大顽症之一——喘。 很多人立即想到“哮喘”,其实哮喘是现代医学的叫法,中医只有“喘”的病名,哮喘是现代医学框定在“呼吸系统”范畴,尤其是肺部和气管疾病。在中医里,喘的含义和范围比“哮喘”要大得多。 中医认为喘是升降失司、气血不畅引起,肺气下降会喘起来,心肺有寒喘不停,胃气呃逆喘得猛,脾虚湿蕴喘得久,肠道堵塞一样会喘。辨不准,治错了就会留下病根,或一个问题变成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难在这里。 如果仅仅是肺部问题,用射干黄麻汤就能对付,但其病机除了肺气失宣、肺降受阻外,还有气欲上脱、痰湿闭阻、肠胃气结等,病人描述不准,医生辩证不准,会治错、乱治,很容易变成顽症。 三大顽症之二——癣。 癣是表皮之疾,大家会下意识找皮肤的问题。其实癣疾是“外病内治”的典型病症,即问题在表皮,根子在脏腑气血阴阳,只盯着皮肤问题,治皮肤之病的,绝对是庸医。 中医调理癣疾,首看脾胃,重辨阴阳,皮肤病大多在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太阴发病快,祛病也快,一般用理中汤加减;少阴发病重,并发症多,可用四逆汤加减;厥阴是阴阳两虚,气血双亏,要用当归四逆汤补阳补血。 关键是,癣疾既要辨准,又要收尾,辨准已不易,有的可能蒙对了,但还有收尾工作。三阴证要转阳才行,否则没有断根,不算治好。收尾要用桂枝汤加减。很多中医和患者不知道这个收尾工作,结果老是被癣疾反复折腾。 三大顽症之三——消渴。 很多人立即会把消渴症和糖尿病联系在一起,这是现代一种著名的代谢类慢病,患者需要终生做好病程管理。 现代查明糖尿病主要是身体胰岛素缺得厉害,要么是细胞对胰岛素关上大门了。但中医的消渴症,并不止糖尿病。《古今录验》把消渴症分为三个方面: 1、饮水多而小便少,小便颜色正常,消渴。 2、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赤黄且量少,消中。 3、饮水随饮便下,小便有甜味且白浊,身体消瘦,消肾。 在《太平圣惠方》对消渴病有三个治疗方向:消渴为上消,治心肺;消中为中消,治脾胃;消肾为下消,治肾。落脚点还是在协调五脏六腑,所以出现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论治,从肾论治等观点。 消渴症里,好治的是消渴、消中,难治的是消肾,所以,现代有的中医说能治好糖尿病,只是消渴症中好治的病症,而消肾是很难治好的。现代医学又以为中医在吹牛,群嘲和群起攻之。 中医三大顽症有千古传言为证:如“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内科不治癣,治喘会丢脸;外科不治癣,治癣会丢脸”等等。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病会变成顽症,甚至到了现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不能在萌芽状态就消灭掉?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即使是难治的糖尿病,如果在糖前期就介入,是可以止损的。 不论是喘、癣还是消渴,要做到三点: 1、在初期阳气虚、阴邪生之时,正气尚在,邪气立足未稳,这是最佳时机,但很多人完美错过了。 2、在中期实邪渐生,积聚凝滞时,正气无多,邪崇盛实,这个时候还有希望,仍有不少人不以为然。 3、在晚期阴盛阳脱,阳气衰竭之时,正气衰微,阴阳难调,这个时候非常难办,要用很多功夫扭转。 所以,要对自己身体负责,把疾病萌芽消灭在早期,这是最好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l/40005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