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灵宝孝子 ☆ 白虎雄 ☆ 不为人生留遗憾 白虎雄是函谷关镇白家寨人,更是村里众人皆知的孝子,伺候生病的老母亲二十余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曾懈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白虎雄的父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从小家庭的重担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的艰辛他看在眼里,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他就选择辍学开始打工挣钱。本以为生活的艰辛会随着自己的努力会越来越好,谁知命运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年父亲病逝,年母亲脑梗住院,那年他26岁。 在母亲初病时,他差不多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为母亲看病。因母亲得病,他不能务工挣钱,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随之而来的家庭变故,又让一个中年男人开始了上有老下有小,又当爹又当妈的生活。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为了能打份零工贴补家用,他带着老母亲和俩孩子从村里搬到灵宝市区,租住在出租屋内。每天天不亮便起来给母亲做饭、喂饭、梳洗,送小儿子上学,中午干完活再赶回去为母亲做饭。这个家在他的支撑下,大儿子读高中学习成绩优秀,小儿子特别懂事,他说俩孩子的优秀是最让他得以安慰的事情。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白虎雄说:“在母亲刚得病时,我们也吵过争过,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母亲特别理解我,比我还乐观,不管怎样日子还要过,照顾老母亲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至少母亲还在世,我就要不留遗憾,问心无愧。” ☆ 董春学 ☆ 以孝传家美名扬 63岁的董春学家住焦村镇姚家城村六组,退休前是市卫生局工作人员,医院返聘。家中有99岁的老母亲,儿子、医院和市二院工作,孙子在市一小上学,妻子天天在市区、村中往返照料老人和孩子。 父亲患病卧床的四年间,他每天下班赶回家中,夜夜陪伴在身边。只要他在家,为父亲穿衣喂饭、端屎倒尿的事,都是他尽心尽力去做,村里人都夸他是个大孝子。董春学只是憨厚地笑笑,说这是当儿子应该做的。父亲去世后,因老母亲不愿在城中生活,坚持在村里老家居住,他们夫妻俩就分工合作,每天妻子早上送完小孙子上学就回家照顾老人,夜晚换董春学在家里陪伴。 母亲年龄大了,不让母亲再为他操心,董春学认为这就是孝道。老母亲每天都做好晚饭等他回家,有次因事回家晚了,老母亲就一直等到10点,令他愧疚不已。此后,他每次上班时都将工作尽量往前赶,争取下班早点回家,免得母亲为他担心。 传承好家风,共享天伦之乐。老母亲爱看戏,他就经常在晚上8点准时陪着老人看电视上的戏曲节目。受父亲的影响和家风熏陶,董春学的儿子也非常孝顺,每到节假日就带着媳妇、孩子回到村里,到老人膝前尽孝。他经常教育儿女要以孝为本,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根本。每到节假日,家中四世同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 杨冠勤 ☆ 爱在,家就在 64岁的杨冠勤,家住苏村乡段家洼村,全家5口人,90岁高龄的老父亲、三个男孩和他自己。在杨冠勤看来,孝老爱亲是美德,更是做人的本分。 因家境贫寒,杨冠勤三十多岁才结婚,妻子嫁过来时带着一个两岁的低智儿,杨冠勤待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两年后,妻子因难产大出血在生下一个男孩后撒手人寰。杨冠勤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养育两个孩子长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唯一的弟弟得了一种类似植物人的怪病,弟弟离异后照看侄子的任务也落在了杨冠勤身上。他一个人照料父亲、弟弟和三个孩子,一晃就是三年。后来弟弟也走了,把孩子彻底留给了杨冠勤。他每天起早贪黑,忙完地里忙家里,再苦再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父亲患心脑血管疾病十几年,生活不能自理,为父亲喂饭、擦身子、换洗衣服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父亲每晚起夜次数多,每次他都搀扶着父亲去厕所。为了解除父亲因便秘带来的痛苦,他悄悄借来医院治疗。平时外出回来,他就给父亲买些水果、烧饼夹肉、羊肉糊卜等老人喜欢吃的东西,他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近六七年父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常常出了家门找不到回家的路,杨冠勤在地里干活放心不下,每隔两小时就回家看一下,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杨冠勤省吃俭用、细致周到照顾这个家,繁重的劳动和家务经常让他腰酸背疼、疲惫不堪。由于平时吃饭不规律,他患上了严重胃病,但为了不让父亲操心,他硬忍着疼痛没敢告诉父亲。对这个用孝心和爱心支撑五口之家的男人,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他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孝老爱亲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 孟昭振 ☆ 孝老敬老是本分也是担当 提起尹庄镇浊峪村四组的孟昭振,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年初夏,父亲感到喉咙不舒服,服药几天不见好转,经过市一院的胃镜检查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化疗两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孟昭振内心极其痛苦,身体那么硬朗的父亲怎么会这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养大了姊妹5个,好日子刚开始父亲就走了,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父亲走后,让母亲安享晚年成了孟昭振的唯一愿望。年冬,母亲心脏病复发,两个月内在市一院两次住院治疗,住院多天不见病情好转,医生建议做支架,他便把母亲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心梗,建议住院治疗观察,他陪着母亲住院20多天,病情大有好转。出院后,每天的护理成了他的主业,他把药每顿分成小包,每次包七天,早中晚分别装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方便母亲服用。母亲嫌药太多不乐意喝,他就反复劝说,定时监督,确保老人按时服药。自服药以来,老人的心脏病再也没有复发过,精神头也好多了。 母亲喜欢外出转转看看,年,孟昭振专门为母亲买了一辆轮椅,带母亲到陕州地坑院看灯展;年,他带着母亲到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推着母亲在景区游玩,体验祖国的山山水水。看着母亲满足的笑容,孟昭振心里也充满了踏实与欣慰。在家里,他给母亲买了电热泡脚盆,晚上让她泡泡脚解解乏。去年母亲生日前他又购置了一台电动按摩椅,让母亲乏了累了在家里就能享受按摩保健。 他常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有父母在,我们回到家里喊一声‘妈’,你还是个儿子,到什么年龄也不觉得老,回到家妈说:‘我娃回来了’,你永远还是个娃,你怎么能老了呢?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也就是看见了我们的未来,孝敬父母就是孝敬我们的将来。” ☆ 王明启 ☆ 尊老爱老修品行孝敬老人扬美名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豫灵镇北寨村人王明启自从入赘到刘家后,就把刘家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孝敬老人的事迹在村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住房条件也比较简陋,考虑到父亲年老多病又双目失明,就和妻子商量主动把老父亲接到家里来住,方便照顾。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除了双目失明,各种老年病也接踵而至,身边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人,既要花精力照顾又要花钱买药,再加上孩子又上了大学,对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更是不容易。这时候村中有人劝他把父亲交给妻子一人料理,好让自己外出打工,比在家门口挣钱多。但是他说:“钱可以再赚,父亲只有一个,还是先把父亲照顾好再说吧。”就这样无论盛夏寒冬,他和爱人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父亲。由于服侍得好,老人身体还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老父亲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子的事情时,总是自豪地说,“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 这么多年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倦意,整天面带微笑,没有一句自认命运不济的悲叹,更没有一句带情绪的怨言,面对这样艰难的境遇,他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伺候着老人,照顾着孩子。命运总是坎坷的,但他的事迹感动着我们,他是邻里眼中的好儿子,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刘权发 ☆ 寸草之心报春晖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这句话在刘权发这个朴实的山里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刘权发是朱阳镇西小河村人,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和母亲、哥哥三人相依为命。为了照顾母亲和智障的哥哥,他至今没有成家,对此他也无怨无悔。 他为人老实诚恳、心地善良,不论谁家有事,只要他能帮上忙的都主动去帮忙,认识刘权发的人都说他是冬天里的暖阳,夏天里的凉风。父亲去世后,哥哥又是智力障碍人,左臂残疾,不能干重活,刘权发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家里大大小小事务全由他打理,老母亲和哥哥都要靠他来照顾。 服侍病人既是一种脏活、累活,更是件难干的苦差事,需要更多的耐心。他照顾母亲无微不至,为母亲擦洗身体,端屎端尿,从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为了专心照顾母亲,好多人为其提亲,但都被刘权发拒绝。 刘权发除了从事生产劳动之外,还要为母亲和哥哥做饭,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帮老母亲翻身,每天抹擦身体两次,悉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不离不弃,三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用实际行动知爱行孝,用自己言行注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用真情大爱诠释着“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真谛,为人们树立了熠熠生辉的榜样。 文章来源于中国金城传媒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l/39994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