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再下一城rdquo食管

时间:2021-4-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的主要癌肿之一。由于营养、卫生、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我国食管癌长期高发。目前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有限,化疗和放疗不能有效缓解肿瘤。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篇研究给食管癌患者带来福音,有望为食管癌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药物。

---------------------------------------------

肿瘤的治疗有一大难点,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准确预测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即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并不知道是否能够控制肿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培养技术——类器官。把病人的肿瘤样品取出后,放在特制的培养基中培养即可长出类器官。目前类器官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个肿瘤领域。在本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报道成功建立10例食管腺癌类器官模型。在欧美国家,食管腺癌逐步成为主流,但在我国食管鳞癌仍占据绝大多数。尽管如此,本研究对于我们研究食管鳞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食管腺癌类器官失去正常上皮的极性。

在模型构建方面,本研究采用与胃癌类器官一致的培养基。然而食管腺癌类器官构建成功率查强人意,31例尝试建模样品中有10例成功,其中9例可传代半年以上。本研究中较低的建模成功率可能与患者选择有关,本研究中大部分入组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化疗会导致肿瘤细胞减少、组织纤维化等,不利于原代培养。研究者在培养时观察到的失败原因从高到低排列为:初始肿瘤细胞量少、微生物污染、成纤维细胞快速生长、生长停滞。可以看出,初始肿瘤细胞量不足是大部分实验失败的原因。

图2.食管腺癌类器官热色体染色显示同一类器官的复杂克隆情况。

基因组学方面,本研究对约10例食管腺癌类器官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mRNA测序,尽管样本量较小,但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发现。作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类器官与原始肿瘤一样为“多克隆”。通过对比同一类器官传代培养时的基因组,作者发现2个类器官建立自原始肿瘤的亚克隆,在培养早期即形成优势;另外有2个类器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逐步发生种群进化,亚克隆逐步替代原始肿瘤中的优势克隆;其余类器官在实验周期内均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结果表明类器官在传代培养时并非一成不变,部分亚克隆因为更能适应环境而逐步成为优势克隆,导致类器官的基因组学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理解肿瘤进化及肿瘤耐药等具有重要价值。

药敏反应方面,研究者在9个食管腺癌类器官上测试了24种靶向药物及3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Fu、表阿霉素、顺铂)。不同类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有两个类器官对所有药物耐药,其他类器官均能发现2个或以上的敏感性药物。效果较好的主要为靶向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药物,包括Sapatinib、Afatanib、BMS-、Trametinib、SCH、Taselisib;靶向细胞周期药物也显示出良好效果,包括:MK-、AZD。在传统化疗药物方面,9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类器官对上述3药无论单药或联用,敏感性均有限甚至完全耐药。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临床上不同肿瘤患者选择化疗方案的复杂性,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不足以通过基因组学预测肿瘤的药敏反应。因此像类器官这样的个体化建模和药敏试验,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挥关键作用。

图3.9例类器官对24中靶向药物的敏感性。每行为一个类器官,每列为一种药物;星号标识为敏感。

总结

本研究对食管腺癌类器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是目前该领域最大型的研究。本文揭示了食管腺癌类器官的许多有趣现象,进一步证实利用类器官技术进行肿瘤个体化药敏筛查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反映了食管腺癌类器官培养的难点。

Reference

LiXiaodun,FranciesHayleyE,SecrierMaria,etal.Organoidculturesrecapitulateesophagealadenocarcinomaheterogeneityprovidingamodelforclonalitystudiesandprecisiontherapeutics.[J].NatCommun,,9(1):.

更多类器官新闻,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l/39965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