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发的食道癌,你需要了解这些

时间:2020-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7509460.html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7509460.html

今天是第期日报。

BMJ:食道癌的风险、预防和诊断

BritishMedicalJournal[IF:27.]

①食道癌是起源于食管粘膜的肿瘤,可局部进展至粘膜下层和肌层,最终侵入邻近组织器官,主要包括腺癌和鳞状细胞癌;②风险因素包括:老年人、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4倍)、抽烟喝酒、胃食道返流、巴雷特食管、肥胖、饮食(蔬菜水果可降低食道癌风险)、HPV病毒感染;③返流烧心常见于疾病早期,吞咽困难和吞咽痛常见于进展期或晚期,检查诊断以上消化道内镜活检为佳;④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和他汀类药物或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

Oesophagealcancer:risks,prevention,anddiagnosis07-09,doi:10./bmj.l

食道癌发病在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是高发地区。BritishMedicalJournal近期发表文章,对食道癌及其风险、预防和诊断等临床信息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值得临床医生参考。对于大众而言,减少抽烟喝酒、多吃蔬菜水果、接种HPV疫苗等,应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

李丹宜)

国内团队:人肝细胞来源类器官模拟肝癌起源

NatureCellBiology[IF:17.]

①利用重编程(p53和RB失活)的人肝细胞(hiHeps)建立具有肝脏结构和功能的肝脏类器官;②过表达c-Myc建立起模拟肝癌起始的类器官模型,并诱导肝细胞发展为肝细胞癌(HCCs);③c-Myc诱导的线粒体-内质网过度偶联促进HCCs发生,或可作为预防治疗靶点;④分析人肝内胆管癌(ICCs)常见基因突变发现,RAS可诱导肝细胞转化为ICCs,联合抑制Notch和JAK–STAT可阻止该过程;⑤该类器官研究证实通过基因操控可模拟肝癌发生,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Modellinglivercancerinitiationwithorganoidsderivedfromdirectlyreprogrammedhumanhepatocytes07-22,doi:10./s---5

人类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早期不易诊断,预后较差。因此对肝癌起源的更多了解有助于提供潜在预防性治疗的依据,并且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医院、医院等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发表在NatureCellBiology上,该研究发现,通过基因操纵建立起源自人肝细胞的肝脏类器官,可模拟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起源,或可为预防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Lexi)

晚期腺瘤及大锯齿状息肉患者,大肠癌风险增加

Gastroenterology[IF:19.]

①纳入,名参与者,随访10年,其中例结直肠癌(CRC)病例:例常规腺瘤患者中发生51例,例锯齿状息肉(SP)患者中发生24例,例无息肉受试者中发生例;②与首次内镜检查未发现息肉的受试者相比,晚期腺瘤或大SP的患者更容易发生CRC;③相比之下,在非晚期腺瘤或小SP患者中,CRC的风险没有显著增加;④建议在诊断为晚期腺瘤和大型锯齿状息肉后的3年内需要重复内镜检查,而非晚期腺瘤或小SP可能不需要密切监测。

Long-termRiskofColorectalCancerAfterRemovalofConventionalAdenomasandSerratedPolyps07-11,doi:10./j.gastro.2.06.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首次内镜检查中发现晚期腺瘤或大锯齿状息肉的患者,在切除腺瘤或息肉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检查到腺瘤或息肉的受试者。因此,文章建议,在诊断为晚期腺瘤和大型锯齿状息肉后的3年内,应重复内镜检查。(

沈志勋)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2型糖尿病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

DiabetesCare[IF:15.27]

①纳入例接受过以克拉霉素为基础的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三联疗法的患者,中位随访7.1年;②统计分析表明,例发展成胃癌(GC),其中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6例诊断为GC;③在接受单疗程HP治疗和需要再治疗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GC风险增加相关;④亚组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GC风险增加的关联仅在贲门癌、血糖控制不佳或未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存在。

DiabetesMellitusIncreasesRiskofGastricCancerAfterEradication:ATerritory-wideStudyWithPropensityScoreAnalysis07-11,doi:10.7/dc19-

DiabetesCare上发表的一项队列分析结果,在近5万名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胃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沈志勋)

结直肠癌抗EGFR治疗耐药机制(综述)

CancerCell[IF:23.]

①接受抗EGFR抗体爱必妥和帕尼单抗治疗后,只有20%患者肿瘤缩小,30%患者一定程度获益;②酪氨酸激酶受体、RAS及其下游效应因子单独突变或异常对爱必妥耐药贡献较小;③多克隆的相互作用驱使肿瘤复发,不同亚克隆的生态系统促使耐药,其中RAS通路突变占优势;④受转录调控的生长因子(如TGF-b、HGF和FGF)提供生存信号,保护CRC肿瘤不受EGFR信号阻断影响;⑤增强的TGF-b活度或是一项延迟的适应机制用以补偿爱必妥诱导的免疫细胞浸润。

TheStromalandImmuneLandscapeofColorectalCancerProgressionduringAnti-EGFRTherapy.07-08,doi:10./j.ccell.2.06..

对抗EGFR治疗耐药的结直肠癌不管其获得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如何,都含有大量基质和免疫细胞,这些结构变化或可为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治疗机会。本预览综述介绍了Woolston等人发表在CancerCell上的文章,其纳入35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原发及获得性耐药机制。(

Lexi)

抗生素使用、血浆瓜氨酸浓度与血液菌群影响PD-1单抗在NSCLC患者的疗效

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IF:8.]

①纳入72名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相比于治疗开始前后使用过抗生素(EUA)的患者,未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升高(13.4vs.5.1个月);③血浆中更高的基础瓜氨酸浓度与肿瘤应答及临床受益相关,相比于血浆瓜氨酸浓度较低的患者,血浆瓜氨酸浓度较高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升高(7.9vs.1.6个月);④EUA患者的血浆基础瓜氨酸浓度更低;⑤血液中特定细菌DNA的存在分别与肿瘤应答、临床受益及肿瘤进展相关。

Roleofantibioticuse,plasmacitrullineandbloodmicrobiomein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treatedwithnivolumab07-10,doi:10./s---1

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使用PD-1单抗(纳武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治疗开始前后的抗生素使用、血浆基础瓜氨酸浓度及血液菌群显著影响了治疗效果。(

沈志勋)

乙酸盐代谢与癌症(综述)

TrendsinCellBiology[IF:16.]

①乙酸盐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参与多个代谢通路,包括能量生产、脂类合成和蛋白乙酰化等;②参与代谢的乙酸盐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外源乙酸盐的摄取;③內源丙酮酸盐来源的乙酸盐生产调控途径对中心碳代谢调控具有深远启示,但其机制尚不明确;④营养过剩或缺乏时,乙酸盐可在相邻细胞间传递,或释放并传输到不同组织,以维持代谢适性;⑤特定组织对乙酸盐的摄取偏好不仅受到转运蛋白驱使,还受环境压力(如低氧、营养不足)的影响。

AcetateMetabolisminPhysiology,Cancer,andBeyond05-31,doi:10./j.tcb.2.05.

近来有数据显示乙酸盐及其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皆可源于内源性丙酮酸盐,基于此证据,本综述从细胞自主代谢调控、细胞互做及系统生理学等角度探讨了对乙酸盐代谢调控的理解,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中心碳代谢与乙酸盐/乙酰辅酶A代谢之间的桥梁,从代谢角度出发解决病理(包括大部分肿瘤)问题。(

Lexi)

Science子刊:皮下脂肪——黑色素瘤转移的始作俑者

ScienceSignaling[IF:6.]

①黑色素瘤临床样本显示常驻真皮深层的脂肪细胞出现在真皮浅层,靠近原位黑色素瘤细胞,与黑色素瘤侵略性相关;②共培养体系中脂肪细胞释放IL-6和TNF-α抑制黑色素瘤miR-表达,从而诱导癌细胞从增殖型转变为入侵型;③移植瘤模型中miR-既促进癌细胞增殖,又抑制癌细胞扩散;④miR-直接靶向且抑制I型TGF-β受体(TGFBR1)mRNA翻译;⑤脂肪细胞通过抑制miR-表达使癌细胞表面TGF-β受体数量增加,增强细胞对TGF-β的反应能力。

AdipocytessensitizemelanomacellstoenvironmentalTGF-βcuesbyrepressingtheexpressionofmiR-07-23,doi:10./scisignal.aav

TGF-β超家族成员在组织稳态及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黑色素瘤细胞在表皮层生长并在远端转移前入侵真皮层,黑色素瘤进程伴随对环境中TGF-β的敏感性增加。发表在ScienceSignaling上的最新研究报道,皮下脂肪细胞通过释放IL-6和TNF-α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内miR-表达,使黑色素瘤细胞表面TGF-β受体数量增加,增强细胞对微环境中TGF-β配体的反应能力,从而诱导黑色素瘤远端转移。(

Lexi)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吴芹,Lexi,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

除了少吃精制碳水和红肉,预防糖尿病还要在吃上注意啥?

QIIME2正式发布——菌群分析步入可重复时代

《科学》:免疫缺陷促肥胖?肠道菌群要背锅

巧用噬菌体,让大肠癌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肠道菌群参与儿童哮喘,再添新证

1篇《自然》+2篇《自然·医学》,肠道菌群热度不减

《科学》:消化道癌症中,慢性炎症如何推波助澜

预防老年痴呆:从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开始

生酮饮食治疗肥胖和糖尿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重磅综述:益生菌与益生元的机制与应用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l/39953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