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胶囊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导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能用“吃”来描述。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长的...就没有我们不能吃的。甚至有网友说:“我这一辈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吃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但国人消化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却非常高,食管癌就是一个典型,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这不禁让人想问:“中国人到底在吃方面,做错了什么?” 全球一半食管癌患者在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年9月发布了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全球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 ▲年全球癌症报告 数据显示,年有57.2万人新诊断为食管癌,同时又有50.9万人死于食管癌。 根据WHO数据,我国食管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食管癌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数却占全球的55%左右。 ▲图表来自腾讯医典 从数量上看,全球食管癌患者有一半都在中国,而与我们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国家,食管癌发病率并不高。 中国人,到底吃错了什么? 1无辣不欢辣条、辣椒、辣酱很多人都爱吃,但是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从而使黏膜炎症和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所以长期反复的辛辣刺激,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2爱吃烫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可能是“烫”出来的。比如,我国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人们爱喝“功夫茶”,也是趁热饮用的;而移居到新加坡的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热饮的习惯。这些地区人的食管癌发病率就高于不喝热茶的地区。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温志立介绍,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3爱吃腌制食品研究表明,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当地人亚硝酸胺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亚硝酸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腌制品、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物、隔夜饭菜等食物中。长期食用亚硝酸胺含量高的食物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 4喜吃夜宵研究显示,进食到睡眠的间隔时间太短会增加胃酸返流发生的几率。而胃酸返流不仅会带来“烧心”的不适感觉,而且也会损伤食管。食管黏膜如果长期处于胃酸的刺激下,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进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警惕食管癌的5个信号! 1.吃东西时感觉前胸有闷胀的感觉。 2.进食时烧灼感。在咽食物时感到心口窝有烧灼感、针刺疼样的感觉。 3.进食时异物感。近一段时间在吞咽食物后总是感觉有食物残渣贴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4.进食时停滞感。在咽食物时感到食物下行缓慢,不如以前畅快,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有时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5.进食时摩擦感。在吞咽食物时总是感到食物咽不干净。 7招防治食管癌! 1 吃全谷食物 挪威科学家研究发现,吃全谷物食物可降患食管癌风险。与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少的人相比,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多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大约低45%。常见的粗粮,如燕麦、小米、大黄米、黑米、全麦、高粱、绿豆、红豆等其实都是非常好的粗粮。 2 吃饭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对食道的保护很重要。可以给自己一个计划,比如努力做到每次早餐20分钟、每次午餐30分钟、每次晚餐40分钟的时间。 3 每天吃点新鲜蔬果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新鲜蔬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抑制亚硝胺合成的作用,绿色蔬菜中丰富的叶绿素有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吸收的作用。大蒜、大葱、洋葱中的有机硫化物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作用。 4 戒烟酒 二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凌提醒,烟酒是食管癌的第一致病因素,而既吸烟又嗜酒者的发病危险性比单纯吸烟或嗜酒者的危险性高出数十倍。 5 少吃过烫的食物 少吃颜色鲜艳的熟食制品、腌泡菜,发霉霉变食物、过辣过烫的食物等。不要常吃过烫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隔夜饭及各类烤炸食品。 6 常练日常保健法 平时的保健措施也能起到防治食管癌的作用。 站立调理法: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膝部不超过脚尖),身体正直,两手自然下垂,心静神安。双目轻闭,舌抵上腭,垂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收腹,提肛收臀反复6~8次,每次坚持1~3分钟。 叩齿调理法: 轻轻叩齿上下~次,早晚各一次,此方法可达到健脾益胃的功效。 生津调理法: 闭嘴但舌头要在口腔中转动,使口腔产生唾液,待唾液分泌较多时分3次咽下,送入丹田(脐下1.5寸),此方法有养胃的作用。 腹部按摩法: 按摩腹部顺时针60~次,逆时针方向60~次,然后双手在丹田处停留1~2分钟,此方法可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7 高危人群定期防癌体检 45-65岁的中老年人、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吸烟嗜酒者、有肿瘤家族史者,均应定期接受内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从口入,癌症也不例外!管好一张嘴,定期体检。别忘了提醒你的好友亲人们~ 专家名片Expert温志立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血吸虫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类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和肝昏迷等消化重症疾病的抢救,开展了人工肝等诊疗新技术。坐诊: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六全天 李凌二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对其他肿瘤的介入治疗也有较深的造诣。坐诊:周二上午、周日全天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