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招聘户籍轻视重灾区99要求本地

时间:2016-4-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事业单位成招聘户籍轻视重灾区

调查显示99被调查单位要求本地户口

今天从国内知名反轻视公益机构郑州亿人平处得悉,在今年就业情势空前严峻的条件下,事业单位招聘中的户籍轻视最为严重。他们通过对国内大中小3类城市中近百家事业单位的各类招聘启事或招聘广告、从今年1月至今近五个月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有户籍要求或明确提出应聘者需有本地户口的单位占比达99,事业单位招聘成为户籍轻视的重灾区。

今年事业单位户籍轻视突出

郑州亿人平负责人牛玉亮向介绍,各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中,户籍轻视一直是就业轻视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在今年显得更加突出。郑州亿人平曾在2012年专门针对公务员招考中的户籍轻视问题做过专门调查,发现全国公务员招考中有一千多个岗位明确要求户籍限制。今年他们启动事业单位招聘中的户籍轻视情况调查,发现情况要比公务员招考中还要糟。

此次事业单位户籍轻视调查,郑州亿人平将调查范围既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郑州、西安、杭州等二线城市,也包括地方县级市等小城市。

据统计,在各类单位招聘活动中,对户籍限制要求最低的是公司、企业,其次是公务员招考,对户籍限制要求最高的是事业单位。在被调查的近百家事业单位中,明确提出户籍要求为本地户口者到达99。

户籍轻视占社会身份轻视85

本报今年4月曾报导,郑州亿人平针对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招考岗位户籍限制调查发现,有1500多个岗位存在户籍限制。有的明确要求本地户籍或本地生源,有的则因户籍不同设置不同的条件。为此10一个省市的18名律师联合致信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建议规范全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消除户籍轻视。律师们认为,公务员法并没有规定机关所在地户籍或生源地的人材有资历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然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也要求公然招聘人员不得设置轻视性条件要求,因此建议全面规范。

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公布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轻视调查报告》显示,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轻视现象仍广泛存在。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户籍轻视和地域轻视,总计955个,占社会身份轻视总数的85。户籍轻视和地域轻视主要表现为对特定省分(县市)户籍或生源地的限制,一般与招考单位所在地有着对应关系。

户籍轻视本源于政策性轻视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到达699万,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8。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明确规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定招聘毕业生不得有户籍、性别、年龄等各类限制,意在推动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何以成为户籍轻视的重灾区?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负责人刘晓楠副白癜风有什么症状教授分析指出,首先可能是出于传统。我国传统上奉行大学毕业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人材流动性不强。其次是大多数招聘单位为了方便本地人员就业。另外,应当引发注意的还有一个关键缘由,既现在应聘事业单位成为很多领导子女就业的方便快捷渠道。由于企业对应聘者户籍普遍要求不高,公务员招考又逐年走向规范,想要就业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因此事业单位成为走关系、各种潜规则盛行的就业领域。

反轻视法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陆军认为,户籍轻视和地域轻视是一种政策性轻视,在我国户籍政策要求和引导下,该类轻视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轻视之一。它不但对外地人员构成了轻视,侵犯了公民的同等就业的权利,也限制了优秀人才流动,不利于本地区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认为,虽然目前就业轻视问题日趋严重,但是就业轻视缺少统一认定标准,致使法律规定没法准确适用于具体案件。根据现行规定,劳动者一方没法肯定自己是不是遭受了轻视,用人单位也无从判断自己的行动究竟是不是构成了就业轻视;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更是难以具体操作。因而,实践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应聘求职者虽然实际遭到了就业轻视,但常常只能以因遭受就业轻视所造成的后果提起诉讼,根本没法涉及到就业轻视的实体层面。本报万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l/1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