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069岁农村居民,可到这些医院免

时间:2023-4-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晓敏通讯员王晓凡

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合为上消化道癌,其中食管癌、胃癌一直居于河南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前五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9年前,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在河南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19余万例筛查,共检出例食管癌、胃癌及较为严重的癌前病变,其中早期病例为例,已经接受治疗的病例为例……

近日,记者从“年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暨癌症早诊早治中国行河南站”活动中了解到,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齐高度赞誉河南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已成为了疾病控制‘民生工程’。”

据了解,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主要针对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这3类常见的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和早诊早治,由财政部拨付专款。该项目旨在提高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的早期检出率和治疗率,改善上消化道癌防治现状,目前该项目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河南省开展农村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项目单位分别是: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如果您身边有人属于试点范围内,而且年龄在40-69岁,医院内进行咨询。

◆短期内提升发病率长期来看能降低发病和死亡率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越早发现,治愈率、生存率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恶性肿瘤到晚期,治疗效果差、难度高、花费也巨大。”作为省级项目负责单位,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负责人刘曙正说。

据他介绍,包括农村上消化道癌项目、淮河流域癌症项目、城市癌症在内的各种早诊早治项目,都不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甚至还会导致短期内发病率的升高。

这是为啥?

“以前不体检,有癌也查不出来,不算发病;现在免费筛查确诊了癌,以前查不出来的,现在都查出来了,短期来看,发病数量提高了。”但从长远来看,这些项目的实施,把早期癌揪出来了,后期发病就低了,同时治疗效果好,死亡率也降低了,老百姓后期治疗肿瘤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

据了解,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河南省癌症中心、医院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项目实施与管理、筛查技术指导、数据上报和工作督导等工作。全省16个项目单位开展此项目,这些单位所在地区都是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

项目单位根据每年的工作量,在辖区居民中对40-69岁居民进行整体抽样,为有意愿的居民进行胃镜及碘染色、靛胭脂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的筛查。

◆实施“民生工程”也遭遇重重难题

但即便这样一个民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十分困惑。

1、缺乏信任,入村筛查时,村民不愿参加筛查

有一些人,惧怕胃镜检查,担心查出问题心理压力会太大;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信任项目单位;还还有一些人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无论哪一种情况,他们都不主动参与,甚至放弃免费筛查的机会。“我们带着调查表进到村里,很多人只是观望,根本不愿参与。”刘曙正说。

2、高危的男性患者由于在外务工放弃筛查。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年富力强的男性都长年外出务工,而这些人恰恰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危人群,由于本项目是以户籍所在地开展筛查,所以他们长年在外,无疑缺席了筛查恶性肿瘤的好机会。

3、筛查确诊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不相信结果、拒绝治疗。

我们可以注意到,筛查出例癌前病变及确定癌变的食管癌、胃癌等,但仅有例接受治疗,其余1千多例患者,在工作人员的后期随访中,不少人要么不接听电话,要么认为还是癌前病变,不着急治疗。“筛查出了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还不给予积极的治疗,这确实令人惋惜。”刘曙正表示。

4、早诊早治的胃镜不同于普通胃镜

还有一些被筛查者,筛查时确诊为癌前病变,但自行就诊时,医院做胃镜却被告知“没问题”,检查结果出现差异,导致被筛查者对项目单为不信任。

“其实,这是误会。”刘曙正表示,根据项目要求,早诊早治项目单位对被筛查者开展的胃镜,不同于普通胃镜,而是增加了碘染色、靛胭脂染色。

所谓癌前病变,通俗地讲还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一阶段的病变部分还不能称之为癌,在胃镜下,与正常组织几乎没有区别。但通过染色,有肿瘤细胞的,就会被染成蓝色,而正常细胞则不会被染色。

医院开展的是常规胃镜检查,不进行染色,这才造成了检查结果的差异。

还有一种可能,在筛查时需要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一些癌前病变或早癌本身范围很小,很有可能在取病理时已将病灶切除,所以再复查时,才找不到病灶。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李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zd/39996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