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新兴的质子治疗采用将质子加速提高能量而形成的质子线,借助Bragg峰的物理特性,对每位患者癌症病灶的位置和大小精确定位。从机制上来看,质子治疗较传统的放射治疗更高效,对癌灶以外的正常组织辐射更小,安全性更高。那么,临床实践中是否如预期般高疗效、低不良反应?近日,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上的一项临床ⅡB期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相比放疗,质子治疗(PBT)局部晚期食管癌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降低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 PBT的物理性质允许剂量聚集在光束线内明确的位置,超出此范围的正常组织很少甚至不会受到辐射。而X射线则以较高的能量进入人体,以较低的能量离开人体,辐射至癌灶及周围正常组织。尽管调强放疗(IMRT)能够控制相对较低的剂量辐射至肿瘤以外的正常组织,但对于食管癌患者,这种剂量足以对其心脏、肺造成放射性后果。质子治疗对心脏、肺的剂量节省效应可以更好的促使这些器官从手术中恢复过来,而对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也可减少这些器官的辐射相关损伤。但,目前尚不清楚PBT的剂量学获益是否较IMRT转化为更好的临床疗效。为此,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学StevenH.Lin博士等开展了这项临床ⅡB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位年龄67岁(33~84岁),随机分配至PBT组46例、IMRT组61例,剂量为50.4Gy。并依据组织学、可切除性、诱导化疗和分期对患者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总毒性负荷(11项不良事件的综合评分)、PFS;不良事件包括常见的毒性反应及治疗后1年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心房纤颤、吻合口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肺栓塞、胸腔积液、肺炎、呼吸不全、放射性肺炎、卒中)。研究者采用贝叶斯成组序贯设计,并计划在预期应计值的33%、50%、67%进行三次中期分析,中位随访44.1个月。结果表明,每组近半数患者(IMRT组n=30,PBT组n=21)行食管切除术,80%的PBT为被动散射。IMRT组后验的平均总毒性负荷(39.9;95%CI:26.2~54.9)是PBT(17.4;95%CI:10.5~25)的2倍以上;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IMRT组术后并发症评分是(19.1;95%CI:7.3~32.3)PBT(2.5;95%CI:0.3~5.2)的7倍以上(见图1)。与IMRT相比,PBT组平均总毒性负荷更低的后验概率为0.,在预期应计值的67%时的中期分析中就超过了研究的终止边界概率0.。图1.PBT组毒性负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IMRTPBT、IMRT组3年PFS分别为50.8%、51.2%,3年OS分别为44.5%、44.5%,结果相似。见图2。图2.PBT组与IMRT组PFS、OS曲线相近Lin博士表示,与IMRT相比,PBT进一步减少了正常组织摄入剂量。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减少心脏、肺的摄入剂量可以降低辐射毒性。随着治疗逐步改善患者的OS,治疗的长期获益尤为重要。PBT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更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且不会降低治疗效果,有希望成为优于IMRT的首选治疗方案。参考文献:LinSH,etal.JClinOncol.;doi:10./JCO.19..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版 权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39956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