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食道平滑肌瘤切除术

时间:2018-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医院消化内科丁辉博士技术支持下完成我市第一例食管上段平滑肌瘤内镜下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已平稳出院。适宜技术落地基层,既方便了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医,还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支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值得推广!

下图是患者术中的图片:

内镜下治疗中患者食管平滑肌瘤内镜下照片

内镜下治疗中

内镜下治疗后

这是术后的病理报告

看了这么多,我想很多人会疑问,什么是食管平滑肌瘤?它有哪些症状?怎么检查能发现它呢?发现了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它呢?下面我就食管平滑肌瘤向大家做简单的科普介绍:

食道平滑肌瘤:是发生于食管的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食管良性肿瘤是罕见的,全部食管肿瘤中不足1%。将近三分之二的良性食管肿瘤是平滑肌瘤;其他大多是息肉和囊肿。因此,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

肿瘤可发生于食管任何部位,国内报道以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在颈段的极少,因颈段食管由随意肌构成,在腹段的也不多,不易区别来自食管或贲门肌层。肿瘤绝大部分为单发,多发的仅约2%~3%,自2个至10多个不等,文献上还提到有弥漫性食管肌瘤病。肿瘤大小不一,2~5cm的最多见。约半数平滑肌瘤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是因其它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或胃肠道造影发现的。有症状的也多轻微,最常见的是轻度下咽不畅,很少影响正常饮食。病程可达数月至十多年,即使肿瘤已相当大,因其发展很慢,梗阻症状也不重,这点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与食管癌所致的短期内进行性吞咽困难不大相同。

检查方法:

1、上消化道钡餐检查2、电子纤维食管镜检查

3、CT及磁共振检查4、超声内镜检查

治疗方法

虽然平滑肌瘤无症状并且生长缓慢,但以后可以发生症状,故除极小的肿瘤,直径在1~2cm以下者,无任何症状,或病人又老弱,心肺功能低下等身体条件不适手术者外,一经诊断均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罕见。手术方法与难易程度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形状、黏膜固定、胃的累及程度及少数病例中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定。手术主要为黏膜外肿瘤摘除术。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虽为良性,但有恶变倾向,且肿瘤长期生长可压迫周围脏器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特别是瘤体较大,症状明显者均应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

1、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

  该术式适用于瘤体较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者,是公认的理想术式,即进胸后游离肿瘤所在部位的一段局部食管,再纵行剖开肿瘤处的食管肌层与肿瘤包膜,在黏膜外完整摘除肿瘤,之后间断缝合肌层切口。

2、电视下胸腔镜黏膜外肿瘤摘除术

  对诊断明确的食管平滑肌瘤,也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据认为良性平滑肌瘤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术中辅以电视食管镜监测黏膜有无破损,同时通过内镜充气协助胸内解剖游离平滑肌瘤,适用于瘤体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且胸腔亦无粘连者,优点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3、食管部分切除术

  有些作者认为,对肿瘤较大,呈环形生长并与食管黏膜有严重粘连者以及术中食管黏膜损伤较重、修补有困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肿瘤有恶变者,也需要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4、胃食管部分切除术

  巨大的食管平滑肌瘤常见于食管下段,并能延伸到贲门或胃,与胃黏膜形成严重粘连,局部胃黏膜有溃疡,需行胃食管部分切除术。据Seremitis等于年对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分析,约10%的病例需要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其主要手术适应证为:

  A.某些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或肿瘤发生恶变者;

  B.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合并食管巨大憩室者;

  C.肿瘤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施行单纯黏膜外肿瘤摘除术有困难者;

  D.肿瘤与食管黏膜形成致密粘连,无法从黏膜外分离并摘除肿瘤的病例。

  食管,胃部切除和重建术适用于瘤体大且不规则,并与黏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者,某些多发性平滑肌瘤不易全部摘除者及疑有恶变术中又不能排除恶变可能者。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转自网络,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资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欢迎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197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