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据统计每年有万人因服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其实,如果服药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1一日三次随三餐因为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所以,你每日准时随三餐服药。错! 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一日三次”,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中药物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例如,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依赖于致病细菌与阿莫西林的接触时间。阿莫西林用法用量一般是“一日三次,每次0.5g~1g”。如果每日随三餐服药,那么夜晚血中的阿莫西林浓度就会低于杀菌浓度,白天没有被杀死的细菌就会继续繁殖,甚至产生耐药性,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 同理,“一日二次”,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2段,每12小时服药一次;“一日一次”,意思是在一天24小时内的某一固定时间点服药一次。需要提醒的是:药品说明书上的“顿服”,就是“一日一次”服药,而不是随着三餐服药。 ◆什么时候吃药最好◆为了使药品能确实发挥疗效,必须依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及人类生理现象,于适当时间服用。药物的服用时间应确实被遵守,才能有最好的预期效果。(一)饭前:指饭前三十分~一小时。对胃肠不会发生障碍而求尽速吸收,以达疗效为目的的药物,通常在饭前使用,如:食欲促进剂、镇吐剂。另有些药物在空腹时,使用吸收比较好,或著比较不会被食物影响吸收,也可在饭前使用,如:四环素、抗结核药物等。(二)饭后:是指饭后三十分钟。对肠胃刺激性大,或易被胃酸破坏之药品,在饭后服用较适当,如:阿斯匹灵等。此外,消化剂为能发挥疗效,须于饭后三十分内服药。(三)睡前:睡前三十分钟。帮助睡眠的药物、驱虫药、泻药等,在睡前使用较适当。(四)早上服药:利尿剂、胰岛素制药,常于早上服用,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如频尿),或药效发生时,不良反应较大(如:血压太低、昏迷)。(五)间隔一定时间服药:抗生素等为维持血中一定浓度,以达制菌杀菌之效,减少抗药性产生,常隔固定时间使用。如:每四小时,每六小时或每八小时等。(六)会造成精神兴奋的药物,不宜迟于晚饭后使用,以免影响睡眠。通常应在下午四点前服用。(七)晕车药,应在坐车前三十分~一小时服用,若车程过长,必要时还须加服一次药量。(八)需要时服用的药品:(1)如退烧药,须于肛温三十八□五度以上时,才须服药。(2)预防或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中,如:三硝基甘油舌下锭,常用于紧急发作时才服用。要怎么使用呢?当心绞痛发生时,坐下来,放一粒药片在舌下,让它溶解,不要吞下去。该药在短时间内开始作用,可持续三十分钟,如果胸痛在五分钟内未解除,可再含一粒,如此反覆,若总共含三粒而没有效果时,请立即去急诊就医。 错误2空腹服药怕伤胃因为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所以,你无论什么药都是餐后服。错! 通常情况下,食物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所以,具有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解热镇痛药,需要餐中或餐后服用。 但是,食物也能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空腹服用。 例如,左甲状腺素。因为进食可显著影响左甲状腺素的吸收,必须在清晨早餐前30分钟,空腹服用。 再如,美托洛尔。虽然食物可使美托洛尔的吸收增加40%,但由于不同种类的食物对美托洛尔的吸收影响程度不同,加之美托洛尔有降低心率等副作用,所以必须空腹服用(餐前1~2小时)。 错误3服药只喝一口水因为工作比较忙,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服药只喝一口水就了事。错! 除止咳糖浆等极少数有局部治疗作用的药物外,绝大多数药物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药物滞留在食道中就会刺激食道粘膜,轻则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重则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的隐忧。因此,用ml左右的温水送服药物,通常不会有错。 例如,阿仑膦酸钠等钙及骨代谢调节药,为尽快将药物送至胃部,降低对食道的刺激,应在清晨用一满杯白水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之内和当天第一次进食前,病人应避免躺卧。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防止结晶体对肾和泌尿系统的损害,服用抗痛风药、磺胺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等药物后需要多饮水;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服用排尿结石药、利胆药也需要多饮水;为了防止电解质紊乱或脱水,服用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氨茶碱等平喘药也需要多饮水。 同理,为了避免药物黏附于食道壁,应避免躺着服药。服药的时候,最好采取坐位或站姿。 错误4吃完药就散步因为很多老年人已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所以,服药后就散步。错! 据统计,跌倒在意外伤害死因中排在第4位,更是65岁以上老人的首位伤害因素。在老年人常用的药品中,有不少药品能导致跌倒风险增加,特别是口服药物后30分钟至1小时更是高风险期。 老年人常用的增跌倒风险的药物有: 降血压药:服降压药后最常发生的是眩晕、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高。代表药有美托洛尔、特拉唑嗪等。 降血糖药:降糖药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意识、精神、视觉、平衡等,且有导致低血糖的可能,使服药者跌倒风险增加。代表药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利尿药:这类药物在起利尿作用的同时,患者可因机体短时间内丢失大量体液和电解质,出现嗜睡、乏力、头昏、站立行走不稳而跌倒。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抗心绞痛药:这类药物因扩张血管,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眩晕等,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代表药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 抗抑郁药:这类药物阻断α受体和增加5-羟色胺而影响血压和睡眠,阻断M受体引起视力模糊、睡意、震颤、头昏眼花、体位性低血压、意识混乱。代表药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文拉法辛等。 错误5吃药后去喝酒因为青年和中年人应酬多,心底里又不把小病小恙和吃药当回事,服药后去喝酒。错! 头孢菌素,大家都知道吧?像这样的常见药一般人都吃过。通常,大部分人吃头孢菌素都不看说明书。不过,吃药不看说明书那可是犯了大忌,搞不好会丢了性命!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部分药物和双硫仑均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体内乙醛浓度升高,可产生致命的毒性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等,是大家最常用的能抑制乙醛脱氢酶的药物。服用这些药物之后喝酒,或喝酒后服用这些药物都可产生致命的毒性反应。 另外,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是感冒药中的常见的成分。如果吃完含这些成分的感冒药后去喝酒,会加重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刺激;扑尔敏会增加酒精的中枢抑制作用。 错误6几种药一起吃 因为不熟悉药物不良相互作用这个概念,很多人把医生开的药物与自己在药店买的药一起吃。错! 简单讲,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就是一种药物可增加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疗效。例如,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你漏服了避孕药,而是因为你同时服用了罗红霉素,导致避孕药失效。 因此,医院开药,还是在药店买药,一定要告诉医师或药师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但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医师在开处方的时候,或药师在卖药的时候询问你正在服用哪些药物。所以,切记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记住以下三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红霉素类抗菌药:如克拉霉素,能抑制他汀类降脂药的代谢,增加他汀类药物的药物浓度,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甚至肾衰竭;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严重心衰患者禁用,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使各种降压药的降压作用减低; 治胃病的药:如硫糖铝,最好与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间隔1~2小时。 错误6治疗头疼药服用期间饮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代谢掉。而此类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同时,酒精还易让人昏昏欲睡,会与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的巴比妥成分的药效重叠。 错误7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的单氨氧化酶(MAO)。但这种MAO抑制剂容易与酪胺发生反应,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聚集过多将使血压异常升高,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而且抗抑郁的目的也无法完成。痢特灵、有些抗结核药(如雷米封等)和抗肿瘤药(如甲基苄肼等)中也都含有MAO抑制剂,碰到含有酪胺的食品,都容易出现麻烦。 错误8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中药,吃糖或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糖或甜食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对于中药来说,糖或甜食还容易与药物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反应,减少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 错误9钙补充剂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茶、杏仁等。因为草酸在小肠中会与钙结合,产生无法吸收的不可溶物质,在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错误10铁补充剂食过多动、植物油脂。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离子,不利于胃肠道吸收。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治疗白癜风价格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180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