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医生有三大绝技:扒地皮、打隧洞、挖土豆。 今天咱们就了解一下著名内镜专家于光教授挖土豆的故事。 患者男,67岁,半年前曾因纳差、腹胀、间歇性呕吐就诊。 当时诊断胃窦小弯粘膜下肿瘤(SMT),外院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大小约2.0*1.9cm。 由于受疫情影响,该患者一直没有治疗。 由于瘤体较大,又靠近幽门,所以致幽门不全梗阻,患者出现间歇性呕吐、腹痛、纳差诸症。 遂于今日行内镜下黏膜深挖术,剥离“土豆”一块,大小约6.0*4.0cm,瘤体及包膜完整。 胃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的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发展缓慢,一般不会恶变。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位于粘膜下的良性病灶,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分。 约90%-95%脂肪瘤位于粘膜下,5%-10%位于浆膜下。 好发于胃窦附近,越靠近幽门,越易影响排空,患者可出现上度饱胀不适、疼痛、间歇性呕吐等症状。 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胃黏膜下的脂肪瘤,有时可以滑至幽门口甚至滑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引起幽门梗阻,患者可出现呕吐隔夜食物等典型症状。 这类病人左侧卧位时,腹胀、腹痛、呕吐症状可以减轻,出现类似黏膜脱垂的临床表现。 无论是胃窦还是胃体部的脂肪瘤,当瘤体直径大于4cm时、由于其凸入腔内与食物摩擦,加之血供障碍,肿瘤表面黏膜可出现糜烂乃至溃疡形成,此时,患者多有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少有呕血。 当患者有出血、梗阻和体重下降时,很难以与恶性肿瘤相区别。 本病主要依靠胃镜诊断,判定性质需要结合超声内镜和组织病理学。 本病如无症状,可以暂时随访观察; 出现症状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目前,由于内镜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多数都可以在内镜下治疗。 于光教授简介: 于光内镜医师集团CEO,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光动力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痛协会第一届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装备协会第一届消化道早癌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内镜协会第二届食道癌及大肠癌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乍暖还寒季-谨防老胃病 版权声明:“医院”所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网络预约免排队特权,节约看病时间 预约通道 1注意事项:网上挂号无任何附加费用,主要是为方便您及时就诊。为维护患者隐私,网上所填写的所有资料只为预约提供方便,不作为其它用途就诊后即删除填写资料。 医院专家团队 —End— 专家提醒您: 注意身体健康,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 别让胃病常伴身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39973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