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食管癌高发,如何预防和筛查

时间:2021-7-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根据世卫组织下属的IARC在年9月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食管癌每年新发病例57.2万,死亡50.9万,而无论是新发病例还是死亡病例,我国都占了55%左右。

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由于慢性咽炎的较早期症状跟食道癌的症状非常相似,所以经常会被患者误认为一般性疾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上消化道癌早期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如何检查和有效预防?

上消化道癌的较早期症状

食道癌的较早期信号

一、食管内异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将食管擦伤,类似细小的鱼骨头,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无疼痛,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道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二、咽部干燥感和紧迫感

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顺畅,并有轻微疼痛,有点干燥、发紧的感觉。特别是在吞咽干燥或粗糙食物时,这种干燥、发紧的感觉更为明显。另外,这种早期症状的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脾气暴躁的也会导致气管道发紧,影响食欲,引发食道癌。

三、吞咽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病变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

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梗噎感,多半是因为吞服类似烙饼、干模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发现。

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行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饮水时也有烧灼的疼痛。

五、胸骨后有闷胀不适感

但这种只能隐约地感到胸部不适,既不能指出不适部位,也难以叙述不舒服的具体情况。

只是感到肚下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出现在下咽食物时,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

六、胸骨后疼痛感

这种表现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较多见。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疼痛的轻重与食物的性质有关,吞咽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比较重;

吞服流质、温热的食物时,疼痛比较轻。咽食物时疼痛,进食后又有所减轻甚至消失。这种症状大多可用药物治疗,暂时获得缓解,但数日或数月后病情又会复发,且反复出现,存在较长时间。

易患上消化道癌的人群

上消化道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已确立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一)、易患食管癌的人群

1.食管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

2.有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上消化道症状者;

3.喜食烫食者;

4.营养缺乏者;

5.长期吸烟者;

6.长期大量饮酒者;

7.HPV感染。

(二)、易患胃癌的人群

1.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者;

2.胃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

3.食用腌制食物、少食蔬菜水果、多食经过处理的烤肉烤鱼者。

4.高盐饮食者;

5.长期吸烟者;

6.长期大量饮酒者;

7.恶性贫血者。

上消化道癌的早期筛查技术

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病理活检,作为食管癌筛查和胃癌的诊断金标准。

一级和二级预防建议

1.戒烟可减少肿瘤的发生;

2.少量饮酒或戒酒;

3.合理饮食,尤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4.合理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5.不食用烫食或喝烫水;

6.积极治疗上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7.应1-2年进行一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对于一般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两年1次。

(2)对于易患上消化道癌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1-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3997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