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容易被忽视的上皮内瘤变

时间:2021-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苏孜阿甫 http://m.39.net/pf/a_4624713.html

病例

女性,70多岁。

外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腺癌,介绍入本院就诊。行内镜精查发现另一处食管病变。

饮酒40年,每周1~2次,每次日本清酒ml。无吸烟史。

1.观察时的注意点

普通白光观察,病变难以辨认(图1),

NBI下则呈淡淡的茶褐色区域(图2~4)因为病变部位呈茶褐色改变,需要与食管鳞癌加以鉴别所以要追加NBI放大及碘染观察。判断时,重点观察NBI放大下有无Type血管,碘染后有无不着色区及粉色征

本例依据以下两点,预判可能是炎症或上皮内瘤变。

①NBI放大观察,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变化属于轻度[四个特征(扩张、蛇行、粗细不均、形态不一)不符合],是AB分型中的TypeA血管。

②碘染后,未形成完全不染区。

2.如何判断内镜所见

(1)普通白光观察

通过普通白光难以辨认病变部位(图1◎所示)。

(2)NBI观察

NBI观察可见边界清晰的浅褐色区域(图2)。

在低倍放大下,可见茶褐色区域内存在多处袢状血管,可以认为是扩张的IPCL。血管间背景黏膜颜色呈茶色(图3)。

在高倍放大下,虽可见血管增生,但排列尚规则。另外,未见粗细不均、形态不一等表现,可以认为是AB分型中的TypeA血管(图4)

3)碘染

NBI下呈茶褐色改变的部位,可见被周围深染色包围着的淡染或不染区(图5)

内镜诊断:炎症~上皮内瘤变

3.病理诊断

活检标本HE染色,基底部细胞核轻度增大。核轻度异型,极性紊乱,细胞密度轻度增大(图6)。诊断为上皮内瘤变。

最终诊断食管上皮内瘤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相当于第10版旧规范中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这本IEE手把手教学的新书在蔡毅东、赵蔚青、张勇老师的辛苦翻译、李锐、于光、刘国伟教授的审核下已经出炉,欢迎大家积极阅读与学习!

希望我们不停的进步与学习,造福更多的桑梓!在此感谢八木一芳教授,麻兴华教授,后藤利夫教授,胃肠病老杜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友谊早癌团队,柳叶新潮团队,金木兰教授及医拓网团队,金珠教授(欢迎大家去参加金珠教授在壹生的病理训练营),一听大师,伏大,雨夜大师,黎叔,宫健师兄,大伟师兄们的帮助与支持。推荐大家去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39963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