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1日晚上6点多钟,我突然接到这样一条短信:“铁军,昌文走了。告别仪式定在明天上午8点,我在市殡仪馆大门口等你!”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接到同事李善刚发来的这个让人心碎的短信,尽管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拿手机的手还是在不停的颤抖,泪水很不听话的一个劲的流。昌文,我的好同事、好兄弟,你才48岁啊! 这个晚上,眼前老是晃动着昌文的影子,一幕幕,一件件,点点滴滴,平时看似寻常的往事,汇成了我一生也难以忘怀的兄弟情,同事谊! 我现在正用着的台历,就是昌文生前留下的。 4月5日,昌文在台历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心怀敬畏、要有担当,守住为人、做事的底线。” 是啊,三年零十个月里,他干了五年半的活。崂山路一期、鱼水路、崂山路二期,这三条交通要道,镌刻着刘昌文在此奋斗过的个日夜。 年6月起,我和昌文作为崂山区交通运输局派驻崂山路一期工程现场的管理人员,进驻工地。 昌文深知肩上的重任。他曾对我说:“老弟,局里把这个活交给咱,是看得起咱,咱可不能掉链子啊!”从踏上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释放出自己全部的能量,他的那股子工作劲头深深感染了我。 为方便工作,上级为他配了车,但他很少用。迅速进入角色的刘昌文,找准了高效施工管理的“门道”——现场巡查。“走一圈,什么问题就都了然于心!”我曾经粗略计算,昌文每天走的路程至少有10公里。一年下来,刘昌文在工地上走的路,相当于从青岛到拉萨的距离。 昌文去世后,齐鲁晚报一位女记者多次采访我,他问我为什么每次采访你都要掉泪?因为我心里装着太多太多关于刘昌文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不仅仅是和我是同吃一锅饭,同干一样的活的同事,他还是我生命里的大哥。工作上带着我,勇挑重担,从不找借口推脱。 修建鱼水路,仅半年工期,还要跨冬季施工,可以说,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崂山路一期刚结束施工,领导对昌文委以重任时,他已两年没有休过假,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可是他只是坚定地说了三个字:“好,我去!” 从这天起,他就完全成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该他干的活没说的,该我干的活他也往身上揽。昌文每天天不亮就从家来到工地,沿着四公里长的工地一路巡查,计算当日施工进度,进行各区段的施工调度,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正月十五,他在工地加班协调移除自来水管道,把我替换下来;腊月二十七,他在天寒地冻的户外指挥现场施工,让我回家忙年……。我知道,这其中有些加班是为了照顾我啊!昌文走后,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就像刀绞一样的难过。 刘昌文不是铁打的,累的时候他曾对我说,“铁军,等路修好了,我就一次休息它两个月。”然而,生命没有给他两个月。 今年3月18日,像往常一样,我和昌文早早来到工地,查看完现场,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昌文突然在我面前栽倒在地上,我一把扶起他,医院。医院诊断结果,食道癌。 在他等待手术的20天里,他仍惦记着崂山路,先后9次来到现场调度工作。 4月10日,就在手术的前两天,他瞒着家人,独自登上路公交车,又来到了崂山路,但是,我没有想到,这竟是他在这条路上留下的最后脚印。昌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修好这条路,他愿意把命拼上、舍上、豁上! 也有值得我们欣慰的事——流淌了4年的汗水,昌文和我们一起留下了闪光篇章:崂山路一期提前8个月通车、提前2个月竣工;鱼水路提前天竣工……昌文和我所在的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至今我仍记得局长李巧凤在一次讲评会上这样夸奖刘昌文。她说,“你们都看看,刘昌文是怎么干活的,没有刘昌文这种干工作能豁上命的劲头,在这样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能修好崂山路吗?勤快、想干、能干,敢负责,这就是刘昌文做人的底色。” 是的,“平常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抢工期的会战、防汛这些关键时刻,你更会看到一个本色的老刘”……追忆我的好同事昌文,留在我记忆里最清晰的是公路建设系列会战的一幕幕:紧要关头,他一定不会“缺席”,而且,一定是在最前线的那一个。 年5月26日,距崂山路一期工程通车仅有23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不期而至,崂山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紧急部署防汛,暴雨下了一天,降雨量.4毫米,时逢天文大潮,水位急剧攀升,一旦漫过河堤,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昌文全天候在岗,已处于“满血”状态——他组织施工队伍,随时准备决堤泄洪,每隔10分钟联系一次沙子口桥附近的社区、部队和企业,提醒随时做好防护,又在沙子口桥附近搭起了班房,用于施工队伍防汛安置。不仅如此,他把自己的“岗”又向前挪了一步——让工人住到指挥部,自己住进临时班房。 不是有谁逼他啊,实在是他自己不放心!他不放心刚刚浇筑不久的桥梁桩基。 暴雨倾盆,狂风不止,临时班房里,集结待命的工人们会轮着闭会儿眼,但记挂着那一处处桥梁桩基,昌文根本躺不下,更睡不着。凌晨,我被一阵响动惊醒,站在门口一看,他一头扎进雨夜,我赶紧追出去,往桥边赶,一步一挪地艰难向前,暴雨打得他东倒西歪的,但他硬撑着,趴在每一处桥梁桩基旁,细细查看有没有损坏,在工地上一趟又一趟地巡查,直到风雨渐弱,他才回到班房。 从年6月到年5月,回首这个日夜的拼搏奋斗,刘昌文没有留下豪迈的片言只语,但他用朴实的行动,作出了一名勤政为民的好干部应有的担当和奉献。 我眼里的刘昌文,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生活中,他还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好爸爸、好儿子。 我是年认识的昌文,工作中形影不离,闲暇时两个家庭也常聚在一块。了解他的人都感觉得到,他不仅平时说话快、干活快、吃饭快,承诺的事,千方百计也要兑现。修崂山路二期时,有一天快吃午饭了,昌文的手机突然响了,女儿从姥姥家的平房上摔下来了,不省人事。 昌文一听,心急火燎的赶紧往东李村岳母家赶。女儿苏醒后,第一句话就是:“头晕,找爸爸!”昌文抱着女儿安慰她说:“孩子别吓唬爸爸,都是爸爸不好,照顾不上你。改天爸爸带你到崂山路边上的崂山书院去,给你现场制作漂亮的陶艺花瓶。”看着怀里的女儿点着头,脸上露出了微笑,昌文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昌文没顾上吃午饭就赶回了工地,他对我说,我在女儿的眼里就是她生命里的“顶梁柱”和一片天,遇到天大的事有爸爸在女儿的心里就踏实。和我谈起这件事来,我分明看到他眼框里泪水一直在打转。 干工作一言九鼎,对女儿许下的承诺他也要兑现!昌文查出了病,决定手术前的一天,昌文想起了对女儿的承诺,他带着女儿来到崂山书院让陶艺师为女儿现场制作了一件陶艺花瓶,打算手术出院后再带女儿来取。不过,这一次昌文失约了。 今年6月份的一天,崂山书院的李师傅碰到我,让我转告昌文,他给女儿制作的陶艺花瓶上什么颜色?我把那个盛满父爱的花瓶抱了回来,我想着,等孩子出嫁那天,我代表昌文在孩子的婚礼上送给她,让昌文那份未了的父女情,温暖孩子的幸福人生! 前几天,我收拾橱子,偶尔发现了昌文留下的一袋花生衣,手捧着那袋子花生衣,让我更加敬重和怀念昌文这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汉子。 那是去年9月份,一连几天,别人中午休息时,他老是在那里剥花生衣。我问他干什么用?他说老母亲血小板减少,平时照顾的少,我一闲下来就担心老人的病!崂山这边一个老中医说吃这个管用,这不3个中午,满满一袋子了,你有车,改天给我老母亲送过去,我就了心事了。我随声答应着就顺手仍进了厨子里,一放就快一年了。 这一片片红红的花生衣,都是昌文对满头白发老娘的一片片孝心啊。昌文怀着对老母亲的无限牵挂和未了的心愿,走了!如今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我怎能忍心拿出昌文的这份孝心,再一次去揭老来丧子的那颗流血的心啊! 昌文,我的好兄弟! 正如他台历上写的那段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昌文,走了。他化作了我头顶灿烂星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他勤政爱民的模范行动和内心崇高的道德,是我今生的财富和永远学习的楷模。 今天的崂山路,畅安舒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会记住刘昌文,记住这个筑路者的日夜春秋,和他曾沿路奔走的短暂一生。他的执着、信念和忠诚,将永远镌刻在他用生命铸就的那条飘逸的山海景观大道上! 白癜风会治好吗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kje.com/jbbj/17836.html |